中国历史小知识大全

分类:日常学习标签:

中华历史上下千年, 我们沉浸在历史中的精华数不胜数,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历史小知识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历史小知识大全

1.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中国约始于西汉末期,对后世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东汉初期,佛教在上层领域统治者中已有了明显的影响力。东汉时期以老子思想为本的道教又在民间兴起。

2. 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最终形成蜀、魏、吴三国鼎立局面,史称三国(公元220~280年)。

3. 三国时期有几位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关羽是忠义的英雄。他们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崇。

4. 公元280年3月,晋大举攻吴,吴末帝孙皓采纳中书令胡仲建议,仿效蜀汉后主刘禅,携东吴户籍图册出降。随着三国中最后一个王朝东吴的灭亡,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告终,中国再度统一。

5. 晋朝(公元265~420年)时的炼丹家葛洪,在冶炼各种矿物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矿物的性质,总结出不少化学知识,他写的《抱朴子》堪称一部原始化学的重要著作。

6. 《水经》是汉朝桑钦的一部河道学专著,但记述过简,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郦道元以此书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7. 《水经注》记述了1252条水道河流,连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神话、文物碑石等各种史迹故闻,都有涉猎。全书30万字,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8. 王羲之是东晋(公元317~420年)杰出的书法家。据说他年轻时常临池写字,就池洗砚,使得池水尽黑,故有“墨池”之说,相关的名胜有多处,首推浙江绍兴兰亭。

9. 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饮酒赋诗,共得佳作四十余篇,编为一集,王羲之亲为作序并书写,称为《兰亭序》,是中国书法的绝代佳作。真迹惜已失传。

10. 瓷器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故瓷器的出现比陶器晚。从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东汉晚期,中国已能大批生产胎坚质细、色泽翠艳的青瓷。三国两晋时期,南方越窑所生产的青瓷最为有名。

11. 从三国的吴国开始到南朝时期,连续有六个朝代在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六朝古都”。这六个朝代分别是: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后来在南京建都的还有: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

12. 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割圆术”。他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入手,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比欧州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13. 公元263年冬,蜀汉后主刘禅降魏;公元265年12月,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威逼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改国号晋;公元280年,晋攻吴,东吴末帝孙皓出降。至此,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告终,中国于晋朝再度统一。

14. 西晋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逐鹿之地。公元304─439年,北方匈奴、鲜卑等胡人首领纷纷仿效中原政体形式建国,并与东晋对峙,出现五胡十六国。胡十六国的出现,使中国正式成为具有相似生活习惯和同一文化观念的多民族国家。

15. 所谓“五胡十六国”,其中“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北方民族武装势力;其中“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十六个民族政权。

16.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再次结束了自东晋以来历经三百余年的战乱局面。

17. 隋文帝是个明君,他励精图治,治国有方。十几年后,各地府库皆已盈满,无处再容纳粮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来都在唐朝得到继承,有的长期为后世沿用。

18. 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19. 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0.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21. 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此桥的单孔大拱跨度为37.37米,完全用石块砌成。

22. 隋炀帝继位后期,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致义军四起,并被部将刺杀。隋恭帝继位后不久,便被迫禅让帝位于李渊,改国号“唐”,定都于长安,隋朝就此灭亡。

23. 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抚百姓,他经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诫朝廷官员。

24. 唐太宗在位期间,广开言路,用贤纳谏,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沿用科举制度。使天下升平,国力强盛,创大唐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25. 我国唐朝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641年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26.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重新统一吐蕃王朝之后的松赞干布,派大相噶尔东赞备厚礼黄金五千两及宝物珍玩数百件,到长安再次向唐太宗请婚。翌年(公元641年),太宗允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赐嫁,并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即今西藏)与时年25岁的松赞干布成婚。

27. 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与番人联亲,还同时带去许多工匠、技艺、典籍、物种,这一举措,使大唐文化及农业、建筑诸方面技术在边域得以普及,促进了边域文化经济的发展,也极有力地促进了两地关系的友好交往。

28. 魏征是唐初著名丞相,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历史,而且具备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进言唐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生对皇帝据理力谏达200多次。

29.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30.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当时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31. 公元714年,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即海关,其长官称为“市舶使”),管辖对外贸易。到了明代,即1518年,广州“市舶司”迁至电白县博贺港。博贺港一度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对外贸易口岸。

32. 唐代开始,东南沿海许多商人纷纷扬帆出海。他们每年九、十月间,乘着东北季风南下东南亚各国经商,待来年三、四月间再随东南季风“回唐山”。这些在东南亚“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为最早的华侨。

33. 唐后,许多国家都把盛唐的中国人及华侨称为“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34. 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五万华里。

35. 玄奘翻译经书可谓也是不辞劳苦,由他翻译的经书达数千卷,几乎比古代国内所有佛经翻译家的译经总量还要多,而且他翻译的质量也是公认的。但有一点非常令人惊讶:玄奘翻译的大部分经书都被束之高阁,几乎没派上什么用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有限。他辛辛苦苦取回了那么多经书,最后竟然如佛经所说的那样:一切皆空。

36. 唐朝天宝初年(公元742年),律宗南山宗传人鉴真和尚乘船五渡东海挫败,几度死里逃生,历经12年磨难,虽双目失明,信念仍不减当年,直至六渡成功,于753年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

37. 鉴真不仅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而且还是著名医学家、书法家。他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他还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极大促进作用。鉴真本人的“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

38. 鉴真大师终老日本。当其去世消息传回扬州,扬州僧众全体服丧三日,并在龙兴寺行大法会悼念。鉴真在日本也享有国宝级人物待遇。1963年是鉴真去世1200年,中日佛教界都举行大型纪念活动。日本佛教界还将该年定为“鉴真大师显彰年”。1980年,在__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奉鉴真漆像“回乡探亲”,扬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

39.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善于权术,能用人,掌握政权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40. 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贤相,称为“开元盛世”。但其晚年因宠爱杨贵妃,致使杨氏家族飞扬跋扈,酿成“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从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41. 唐朝工匠用各种矿物烧制出青、绿、黄三种艳丽的彩色陶器,所以叫唐三彩。唐三彩作品多为人物或动物俑,个个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被视为艺术珍品。

42. 唐代的绘画风格十分注重线条的变化,不论是凡人常物,还是云中的飞天神仙、反弹琵琶的歌女舞妓,都给人以“天风飞扬,满壁风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美感。

43. 唐代天文学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张遂),他通过观测,证实了太阳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时快时慢。僧一行还大规模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44.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六大古都”,它们分别是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江苏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

45. 唐朝时期,中国是东方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先后派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这些日本谴唐使回国以后,积极传播中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46. 公元69O年,中国唐朝历史中出现一位女皇帝叫武则天;登基时年67岁,改国号为武周。本名武照,她给自己的名字造了一个字“曌”。705年崩,享年82岁。武则天在历史中功过均有争议,她去世后,立了一块“无字碑”。

47.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诗坛上出现了众多堪称登峰造极的人物,诸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王勃、王之涣、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温庭筠、柳宗元、高适、岑参、杜审言、杜牧等,他们的诗歌一直被后人吟诵唱咏,无不给予很高的评价。

48. 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同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又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

49.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手下将士们把黄袍加到他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取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赵匡胤被尊为宋太祖。

50. 宋太祖为巩固统治,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制。他设酒宴,巧妙地说服石守信等众位开国元勋自动解除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51.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后,实行变法,整理财政和军政,称为“王安石变法”。后来由于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变法维持不到十年就结束了。

52. 北宋时期官员包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人们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为“包公”、“包青天”或“包龙图”。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包公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53. 五代十国时期,各地佛教盛行。宋朝时宋太祖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佛经。

54.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55.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对天文、历法、音乐、医药、数学等很是精通。他在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了自己丰富的研究成果。此外,他还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许多发明创造,比较有名的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56. 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北宋时期,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57. 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因为火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唐朝末年,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后来火药的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

58.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

59. 北宋时期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等矿藏。铜钱是当时的本位货币,铸造量非常大,在今天东到日本、西至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都有出土。

60. 两宋时期的制瓷业非常发达。宋瓷品种繁多,花纹秀丽,并大量出口海外,江西的景德镇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瓷都。

61. 宋朝时期,市场上流通货币以铜钱、铁钱、金银等金属货币为主。为了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

62. 宋代的针炙学和法医学成就突出,《洗冤集录》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同类专著早了300多年。

63.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他用了19年时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64. 宋朝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批民众在山东省梁山一带起义。后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

65. 宋朝时期,中国境内还有一些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1127年,金朝的军队攻破开封,俘虏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徽宗的另一个儿子赵构称帝。逃到南方,在杭州建立政权,历史上成为南宋(公元1127-1279年)。

66.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率军北上为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宋朝领土,屡建站功。但由于昏君赵构只图偏安一隅,不想迎回徽钦二帝,便怂恿秦桧对其大肆迫害。秦桧等人,终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害死。岳飞葬在杭州西湖边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前放了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等人的跪像,表示对奸臣的强烈憎恨。

67.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大举进攻南宋,南宋著名将领文天祥组织军民抵抗,失败后被俘虏。元朝统治者采用各种方式劝其投降,他宁死不屈,写下了《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诗篇,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成为千古名言。

68.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69.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过程中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70.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的首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大都就是中国现在的北京。

71. 元朝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的主要衣料,这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元朝的黄道婆,推广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72. 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73. 元朝时期,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74. 元朝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福建省的泉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在当时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生长着很多刺桐树,故以刺桐城闻名于世。

75. 元朝后期,朝政腐败,政权内部动荡不定,数十年间连续换了10个皇帝。皇帝大多数不理朝政,贪图享乐。大臣们也争权夺利,互相勾心斗角。并且朝廷还滥杀汉人,酷刑暴虐;在对百姓盘剥之中,大量印刷“交钞”,招致通货膨胀,使“米价贵似珠”。又加之很多地区的水灾和瘟疫的出现,天下已是民不聊生。因此,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76.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秘密组织起来的白莲教首领、农民领袖韩山童和刘福通,利用元朝开黄河故道“大役劳民,而民益怨”时机,在民工中宣传天下快要大乱。他们在工地上预先埋下一只眼石人,并散布童谣说:“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当民工们挖出石人后,认为童谣灵验,群情震动。韩山童等便乘机在河北永年杀黑牛白马,聚众宣誓,打算同时在各地起义。众人推韩山童为明王。由于泄露秘密,韩山童被捕遇害。五月,刘福通逃回颍州(今安徽阜阳),联络杜遵道等,率众起义。他们头裹红巾,称为红巾军。

77. 红巾军起义后,迅速占据颍州、亳州(今安徽毫县)、项城(今河南项城南),接着又打下元朝粮仓朱皋(今河南固始西北),开仓济贫。继而又接连攻下罗山、真阳(今河南正阳)、确山、舞阳、叶县、汝宁(今河南汝南)、光州(今河南潢州)、息州(今河南息县)等地,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至正十二年,即1352年,元廷派遣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领军30万来剿,未及交战,军中夜惊,全军溃散,也先帖木儿逃回汴梁,只剩散卒万人。

78. 在刘福通起义影响下,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相继爆发了反元斗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徐州的李二(芝麻李),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的徐寿辉,濠州(今安徽凤阳)的孙德崖、郭子兴等。早在至正八年(1348年)起事反元后来又投降元朝的浙东盐贩方国珍,重新起兵。至正十二、三年间,淮东的盐丁(盐业生产者)在张士诚领导下起义。

79. 刘福通队伍和后来相继起事的起义军,都以红色为造反的标志,头扎红巾,身穿红袄,高举红旗,因此被称为红军或红巾军。其中刘福通和徐寿辉二支队伍,是起义军中最强大的力量,都是由秘密结社白莲会为核心组织而成的。白莲会的会众都要烧香拜佛,因此,这些起义军又被称为香军。起义军的主要成分是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以及奴仆、手工业者、渔民、盐丁、下层僧侣等,也就是处于社会下层的被压迫、被剥削的群众。

80.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农。由于遭受地主的剥削,无法为生,17岁时入皇觉寺为僧。以后在外游方乞食三年,历经皖北、豫东南各地,深受农民起义的影响。至正十二年,即1352年,他投入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凭着睿智与勇敢,屡建战功。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

81. 1356年,朱元璋领兵攻克集庆,又被授为江南行省平章,自称吴国公。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以应天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更大战争打下坚实基础。公元1363至1367年间,朱元璋先在鄱阳湖彻底击溃强大的陈友谅,自称吴王,后又消灭浙江的张士诚,沉杀韩林儿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大江南北。又派徐达、常遇春以主力北伐中原。

82. 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南京)为都城称帝,即明太祖,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公元1368—1644年)。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大漠,元灭亡。此后,又用十几年时间平定了全国。明朝的建立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83. 自公元1405年到公元1433年,明朝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万七、八千人、两百余艘船只,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进行了七次下西洋;前后共历时28年,航程万余里,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东方向,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在非洲方向,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史称这次史无前例的浩大远航壮举为──郑和下西洋。

84. 郑和下西洋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即1433年,回程到印度西海岸古里时,郑和因劳累过度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85. 1417年,苏禄(今菲律宾)国王带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明成祖派人为他举行隆重葬礼。明朝以后,中国多次修护苏禄王陵,表达了中国对这位菲律宾友好使者的悼念之情。

86. 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

87. 明朝后期,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在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讲学,他们经常在书院里议论朝政,抨击当权者,这些人被称为“东林党”。当时大宦官魏忠贤专政,凶险残暴,东林党人不怕迫害,指斥魏忠贤等人为“阉党”,与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88. 明朝规定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呆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89.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选派解缙等3000人编辑成《永乐大典》,共110095册,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该书先后抄录正副两部。正本后来被烧毁,副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两次被焚毁劫掠,目前存世的仅有300余册。

90. 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历经20多年,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91. 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教的同时,也积极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明神宗给他以很大的支持。利马窦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墓在北京西城。

92.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向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各种知识。他编写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他还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93. 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对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这部书被译成好几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94.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根据他一生游历考察的成果,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一书。书中最早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徐霞客也因之成为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95. 朝廷末期,魏忠贤等结党营私、专权跋扈,残杀异己,致上下腐败堕落,朝野一片黑暗,大明已是衰象毕露。万历四十五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攻明。天启二年(1622年),明军广宁大败,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四十多座城池失守,明朝国门岌岌可危。

96. 正当明朝国门岌岌可危之时,袁崇焕千里迢迢来京朝觐述职。御史侯恂慧眼识人,题请破格擢用,具疏奏言:“见在朝觐邵武县知县袁崇焕,英风伟略,不妨破格留用。”明天启帝采纳侯恂等建议,授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旋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袁崇焕单骑出关考察关外形势,还京后,即上书朝廷,主动请缨:“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受命后,出镇山海关,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

97. 1626年,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仅一万守军的宁远,袁崇焕指挥守军顽强抵抗,使努尔哈赤身受重伤,大败而归,不久郁郁死去。此是明军与清长期交战中首获胜利,袁崇焕被授辽东巡抚。次年,皇太极欲为其父报仇,“灭此朝食”,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围宁远、锦州,结果亦攻城不下,野战不克,损兵折将,连夜溃逃。袁崇焕因又获宁锦大捷,被封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自此,袁崇焕之名威震辽东,令清兵闻名丧胆。

98.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采用汉奸高鸿中建议,率军绕过袁崇焕辽东驻防,直抵北京城下。袁获悉后,两昼夜急驰三百余里,以九千士兵与皇太极十余万大军对阵于广渠门外,并亲披甲胄临阵督战;那些饥寒疲惫的战士竟无不以一当十,奋力杀敌,终击退清兵,保住京师。但在决战胜利十日后,有两个太监自清兵营逃回京城,上奏了在清营中得来的谣传,一些奸党之徒也随之大进谗言,致昏庸的崇祯皇帝认定袁崇焕为内奸,籍口召以商榷粮晌事宜,独将袁将军一人筐吊入城,并抓捕入狱。八个月后袁崇焕被磔刑于市,传首九边,铸就了继岳飞之后又一起冤杀忠勇军帅的惨案。

99.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结束了明朝的统治。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农民军,在北京开始了大清帝国(公元1644—1911年)的统治。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早期居住在松花江南北及黑龙江一带。16世纪,女真族建真部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发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自山海关南下占领北京,进入北京后,皇太极又进行一次登基典礼,向世人宣告大清开始统治天下。

历史常考易错点整理

佛教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是在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后,而不是西汉末年佛教刚开始传入之时;道教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是在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之后,而不是在其刚开始形成之时。

隋朝大运河只能说是“开通”,而不能说是“开凿”,因为诸如邗沟原来已经开凿出来了。

吐蕃(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在元朝,而不是在唐朝。

日本仿照唐都长安城建造的都城并非东京,而是当时的都城平城京(即今日奈良)。

北宋完成的只是局部统一,而不是全国范围的大统一。

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小农经济的正常存在以确保国家的赋税收入,一般会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但北宋统治者则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快速背历史小窍门

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将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性对学生复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如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变化无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复习历史的技巧

第一、学会寻找线索,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注意寻找线索。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都是采用专题形式教学,每个专题都会有自己的线索。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理清每个专题的最基本线索,然后顺着最基本线索进行完善,最后形成知识树。在理清每个专题自己的线索后,再寻找各个专题间的线索,比如可以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方式,将内容进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比如经济史里面,对资本主义的发比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

第二、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已经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更加注重的是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就是真正的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学习有真正的理解。

第三、注意一些最基本方法的运用。上课的时候还是要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做好笔记,课下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怎么才能提高历史成绩

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如何提高高三历史成绩二、学习前先预习

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如何提高高三历史成绩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如何提高高三历史成绩四、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

课堂上做的笔记你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认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定期复习能有效地提高你的考试成绩。

猜您喜欢